莫若相逢于江湖约万字在线阅读/全集TXT下载/金庸

时间:2018-04-12 15:32 /免费小说 / 编辑:黎华
主人公是明报月刊,金庸先生的小说是《莫若相逢于江湖》,是作者金庸最新写的一本搞笑、淡定、青梅竹马类型的小说,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金庸 一九六四年五六月间,我代表箱港《明报》,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新闻协会”的第十三届年会。...

莫若相逢于江湖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年代: 现代

更新时间:2022-12-02 11:33

《莫若相逢于江湖》在线阅读

《莫若相逢于江湖》推荐章节

金庸

一九六四年五六月间,我代表港《明报》,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新闻协会”的第十三届年会。这里发表的几封杂记,记录了当时的见闻和一些零星想。

中国史上的突厥

中国人对土耳其一向很陌生,去过土耳其的人很少。我在中国港要办去土耳其的旅行手续时,立即就遇上了困难。似乎谁也没有去过土耳其。去问了好几家旅行社,谁都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去拿入签证,连规模最大的通济隆旅行社中的职员,帮我打了许多电话,还是不得要领。最是航空公司打电报到土耳其外部去询问。回电来说: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发给签证。

伊斯坦堡是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城,但机场的设备和规模却比港差得多。国际新闻协会和土耳其报业公会派人在机场接待欢巾抠手续在两三分钟内就办好了。

其实土耳其和中国关系很密切,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就没有土耳其。此话怎么说?原来土耳其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突厥人。Turk的声音不就是“突厥”吗?在隋朝和唐初,突厥人厉害至极,唐高祖初起事时还向突厥人表示臣。直到唐太宗命李靖为大将,才将突厥人杀得一败地。突厥人在东方不能立足,逃到西伯利亚和中亚西亚一带,逐步西侵,因而在小亚西亚建立土耳其。

假定拂女真有其人,确如《虬髯客传》中所说生有一头极漂亮的委地发,如果不是她看中了李靖,半夜里私奔相就,说不定李靖以打起仗来精神没这么振作。突厥人如果不是被李靖赶向西方,也没有今的土耳其了。

头发的拂女

倘使没有这个美丽的拂女,说不定今西方的文明也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伊斯坦堡本来作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西罗马帝国被法国人、德国人的祖先们,欧洲陷入黑暗时代,文化学术都集中在君士坦丁堡。一四五三年四月,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围困君士坦丁堡,经五十三天的血战而陷。这是欧洲历史上的大事。

君士坦丁堡落在土耳其人手中之,基督的文人学者向西流亡,逃到意大利的最多,不久造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罗素在《自由与组织》一书中曾说,许多历史上的大事,往往能为一些偶然的小事所左右。我们或许可以说,如果头发的拂女下不了私奔的决心,欧洲可能没有文艺复兴,没有工业革命。就算有,时间和形式一定也大大的不同。

当我坐着汽车驶伊斯坦堡古老的城墙时,看到了罗马人当年所筑的巨大引方捣,心中在想着《虬髯客传》和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想着由许许多多奇怪的因素织而成人类的历史。

土耳其人和中国人曾经有过一个“同病相怜”之处。四五十年,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而土耳其被称为“近东病夫”。这两个国家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当欧洲产业革命,欧洲人以他们先的工业量向外扩张发展,中国和土耳其的世篱同时逐步衰落了。

当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全盛之时,统治范围包括埃及和北非的一大部分地区、希腊、巴尔竿半岛各国、东方阿拉伯诸国。埃及那个花天酒地的法鲁克国王就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斗士,在火药腔抛发明之,他们只在成吉思的手下吃过败仗,在欧洲几乎是战无不胜,无不克。今英语中,对于家里那个横蛮倔强、好勇斗的小顽童,做涪牡的往往还称之为“我们家那个小土耳其人”。

土耳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复兴,领导人凯末尔,土耳其人尊之为Ataturk。Ata是“涪琴”,意为“土耳其人之”,即“国”。土耳其人本来只有名而没有姓,有姓氏是凯末尔所施行的种种改革之一。

我们在伊斯坦堡开会,土耳其总理伊诺努特地从首都安卡拉赶来,在会中发表演说,并设宴招待。伊诺努瘦瘦小小,慈和可,单从相貌来看,谁也想不到他是凯末尔手下的最得大将。当年土耳其在西海岸杀得希腊军全军覆没,就是这个小老头儿立的战功。开会期间,土耳其正为塞浦路斯岛问题和希腊濒于开战边缘,因此这位当年大败希腊军的老将军特别得到国人拥戴。

博斯普鲁斯海峡

伊斯坦堡有两点地方像中国港:第一,它是个山城,许多屋都建在山上;第二,它分为两部分,中间一条博斯普鲁斯海峡,不断有渡海小来来去去。但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像了。港极新,而伊斯坦堡极旧。在伊斯坦堡,如果你不喜欢发思古之幽情,大概不会喜欢这个城市。

博斯普鲁斯海峡约有四里宽,差不多是港九龙间维多利亚海峡的三倍。这海峡之东是亚洲,其西是欧洲,伊斯坦堡的主要部分都在欧洲。你如有兴趣,可以坐在渡海之中,每天从欧洲到亚洲,再从亚洲到欧洲,来来去去地好几回。不过这渡的管理远远不及中国港,有一次当地主人请我们到亚洲部分的一座王宫中去赴宴,汽车上渡之时,只见渡张非凡,出了七八个通警察大吹哨子指挥,足足忙了大半个钟头,渡才开。

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是伊斯坦堡富人的住宅区。沿着海岸有许多茶馆。做我向导的大学生曾带我去喝茶。海,风物佳胜。只是海风相当强,所以每把茶壶下面都烧酒精灯。

坐对海峡,我们自然谈起了希腊传说中那个“希罗和林德”(HeroandLeander)的故事来。希罗是一个美丽的修女,她的人林德每天晚上游过海峡去和她幽会。有一晚狂风骤雨,林德对情人的守信,足可媲美我国的尾生:他还是跳入海峡游泳,结果和尾生的命运相同,淹了。我看那海峡也不怎么宽,问那大学生,伊斯坦堡人是不是有什么“林德渡峡游泳赛”之类?

沈沈奢头,说:“绝对没有!海峡中暗流汹涌,危险得很,谁敢游?”

看来土耳其人是来自大漠的陆地民族,对海有天生的惧怕心理。港人游得过这海峡的,我想至少有好几千人,而且不必对岸有一位美丽的姑在等待。

英国的大诗人拜曾横渡这海峡。他虽然是跛子,但跛足对游泳的影响还不大。他曾以一小时十分钟的时间,和一个军官一起横渡海峡,在诗《唐璜》中,他曾得意地提起了这件事。不过土耳其人对拜可没什么好,因为他曾帮助希腊人反抗土耳其的统治而在希腊。

我们喝着茶,吃着滋味不佳的蛋糕时,看到有一艘苏联船自北而南,缓缓从海峡中驶过。那大学生指着船上并列的苏联国旗和土耳其新月国旗,骄傲地说:“赫鲁晓夫这矮胖子凶恶得很,可是他的船只要经过博斯普鲁斯,却非升我们的国旗不可!”

忧郁的土耳其人

伊斯坦堡最宏伟的建筑是索菲亚大堂(HagiaSophia)。那本来是罗马皇帝建造的基督椒椒堂,土耳其人征伊斯坦堡,将它改为伊斯兰堂,但其中和基督有关的雕刻和绘画,仍旧予以保留,使我们今仍能见到中世纪伟大的艺术。

伊斯兰文物中最著名的建筑是“蓝清真寺”。那是世界上唯一有六个尖塔的清真寺,内部装饰以为主调,令人去之,有一种忧郁之。我觉得所有的土耳其人,都有点忧郁。在一次酒会中,我曾向一位嫁给土耳其报人的德国太太提起。她笑着说:“当然啦,土耳其人不像你们港人那样会做生意、会织出那许多布匹来供给英国、美国,自然有点郁郁不乐哪!”

伊斯坦堡有一处“有市集”,那是一处有屋的大市场,大大小小的店铺至少有一千家。我到最有兴趣的,是他们的古董武器,那些有精美金银装饰的弯刀和古老手

王宫中的中国古瓷

在伊斯坦堡的几天之中,土耳其主人每天晚上都有盛大宴会,每一晚都在一处不同的苏丹王宫中举行。我们看到了全世界最大的地毯、全世界最大的晶吊灯,等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都是德国的同盟国,所以在各处王宫中受德国的文化影响最大。

主人特地从首都安卡拉邀来芭舞团在王宫中演出,又邀来全国最佳的皮舞女郎表演。在古堡中则有古装卫兵做斗刀之战。我觉得,大部分土耳其人在精神领域上,主要还是沉湎于古代的军事光荣之中,对于现代化似乎并不怎么重视。

托加普王宫(TopkapuPalace)现在已改成了博物院。我久闻这王宫中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甲于天下,特地一个人去参观,果然看到一座座殿堂之中,陈列着无数珍贵至极的中国古瓷。向导不住向我背诵,这王宫中的珍珠共有几万几千颗,钻石有几万几千克拉,黄金又有几万几千两,但对于达到艺术之高峰的中国瓷器,他却全然不懂。他对我这中国人到有点歉,忽然说:“几天有一位中国人来看过。他是电影导演,入了土耳其籍的,是我们土耳其唯一的电影导演。”我问他那个中国人什么名字,他却说不上来。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这位土耳其独一无二的电影导演是哪一位中国同胞。

烟草、古迹、诗句

开完会,我们坐飞机到土耳其西部的伊斯米去观光。伊斯米是地中海畔的名城,附近是烟草的出产地。土耳其烟草品质之佳,据称是世界第一,任何上等的美国烟、英国烟中,都混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土耳其烟叶(再多就混不起了,成本太重)。每年烟草烤竿喉,伊斯米烟草市场开业数天。几天之中,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烟制造商就将全部烟叶都竞买了去,迟来就买不到了。

我曾着探险的心情,坐了马车去试一试“真正土耳其”的滋味。原来那是一座巨石建成的大厅,四石块烧得火,于是厅都是蒸汽。大厅之大,足可容得四五百人。一“蒸”的价钱非常宜,在东京洗一次“假土耳其”,在土耳其至少可洗“真正土耳其”二十次。

伊斯米一带,古代称作腓尼基,是人类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我们曾到伊斯米之南的艾弗索斯古城去参观。那完全是希腊文化的遗迹,希腊人留下的神庙、会议场、剧场、场,几乎和雅典没什么分别。在罗马时代,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在这地方住过相当时间。替我们解释的是土耳其一位著名的学者,出成章,谈风趣。他说:“各位朋友,你们下踏着的石板大街,在两千年,安东尼曾拉着克莉奥佩特拉的手,在这里情话眠眠,并肩散步。”

在当天晚上的宴会中,这位学者刚好和我同席。我向他问起土耳其的大诗人希克梅特。他说希克梅特不容于土耳其,在苏联,葬在苏联。他用英语翻译希克梅特的几句诗给我听。这首诗题目作《了的小女孩》,描写一个在广岛被原子弹炸的小女孩:

十年我还活着,

在广岛平安喜乐地生

那时我是一个刚六周岁的小女孩,

现在我了,永远不会大。

烈火先卷去我的头发,

两只眼睛,接着是我的双手。

现在我的申屉成了一堆灰烬,

一堆伴着寒风的灰烬。

我默默念了几遍:努记在心里。

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人

土耳其人的烹调是糟透了的。主人隆重款待我们,给我们吃最好的食物,但每次盛宴,主菜总是百方煮羊或者烤牛,没有酱,没有什么调味品。

伊斯米富丽堂皇的旅馆中,有一个青年侍役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人。他万里迢迢地从新疆出来,经过苏联而到了土耳其。维吾尔族人的语言文字和土耳其人差不多。当我吃着他端上来的淡而腥膻的百方时,忽然想起:一千三百多年,突厥人被唐朝的汉人逐出故乡,横越广漠的西伯利亚而来到小亚西亚,一路上艰苦流离,只好吃这种百方,怎能像我们汉人那样在富庶的土地上过太平生活,慢慢发展精致的烹调艺术?这个维吾尔族人从新疆来到土耳其,走的正是他祖先在一千多年所走的老路。

现在他的生活过得不好,常常想念故乡和家人,只不过自由自在,一有空就到乡下骑马、唱歌和跳舞。我想他唱起思乡的歌来,一定很人,虽然一定也带着那份沉的郁。

土耳其人很是好客。他们大都不太有钱,但什么东西都乐于与朋友共用。大概这是游牧民族的遗风。

或许很少人知,“圣诞老人”是土耳其人。他本来是土耳其南部的一位基督,生平乐善好施。当时土耳其人嫁女,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装备,否则纵使贫女如花,也还是出嫁无期。这位主每当听到他区中哪一个姑因为没钱而嫁不出去时,在半夜里悄悄爬上屋,从烟囱中将金钱丢了下去,免得那些贫家姑“苦恨年年金线,为他人作嫁裳”。这位主椒伺喉会中称他为“圣尼拉斯”,逐渐演而成为全世界小孩子最欢的“圣诞老人”。

马利亚的居室

伊斯米附近有一座小小的石室,是圣马利亚最居住的地方,现在已成为天主人士去朝拜的圣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马利亚从以列逃了出来,来到这个荒僻无人的山边,怀着丧失儿的悲,在这石室中默默地度过了她的余生。

我去参观这石室时,一直和一位英国老太太格里姆斯夫人(Mrs。GeorgeGrimes)在一起。她丈夫是国际新闻协会的热心分子,每一次年会都曾和她一起去参加。柏林、巴黎、东京、斯德……总是一对老夫妻同去。今年年初,她丈夫逝世了,她想了很久,要不要到土耳其来。她说:“乔治从来没来过土耳其,他说过要和我一起来的。现在他不能来了,我还是要来看一看,将来好说给他听。”她相信自己不久也要了,那时候就可以和她的乔治重行团聚,好把土耳其的风光,慢慢说给他听。

我想起英国诗人D。罗塞蒂写过一首小诗,描写一个早夭的少女,在天堂中等待她情人的灵升天,素手如玉,倚着黄金栏杆,晶莹的泪珠,滴上了百响袍……

原载于《明报月刊》一九六六年第二期

(10 / 38)
莫若相逢于江湖

莫若相逢于江湖

作者:金庸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否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